设置路由器时,通过多维度的配置可以显著提升网络抵御攻击的能力。以下是详细的设置方法:
一、基础登录:防止未授权访问
修改默认登录信息
用户名和密码:路由器出厂时的默认账号(如admin)和密码(如123456)是黑客攻击的首要目标,需立即修改为复杂密码(建议包含大小写字母、数字和特殊符号,长度≥12 位)。
登录地址:部分路由器支持修改默认管理 IP(如192.168.1.1),可改为不常用的网段(如192.168.100.1),降低被扫描到的概率。
限制登录方式
关闭远程管理功能(如 “WAN 口登录”),仅允许通过局域网(LAN)登录路由器管理界面。
部分高端路由器支持 “IP 绑定登录”,仅指定设备的 IP 地址可访问管理界面。
二、无线网络:防范蹭网与监听
加密方式与密码设置
加密协议:优先选择WPA3-PSK(且),若设备不支持则选WPA2-PSK(AES 加密),禁用 WPA、WEP(已被破解)。
Wi-Fi 密码:设置与登录密码不同的复杂密码,避免使用生日、手机号等易猜信息,定期(如每 3 个月)更换。
隐藏 SSID 与限制接入
关闭 “SSID 广播”(即不公开 Wi-Fi 名称),需手动添加网络才能连接,减少被扫描到的风险。
启用 “MAC 地址过滤”:仅允许已登记的设备(如手机、电脑的 MAC 地址)连接,拒绝陌生设备接入。
频段与信道优化
优先使用 5GHz 频段(干扰少、性略高于 2.4GHz),并选择不常用的信道(如通过路由器后台查看信道拥堵情况,避开 1、6、11 等热门信道)。
三、网络防护:拦截恶意攻击
启用防火墙与功能
开启路由器自带的防火墙(默认可能关闭),过滤异常数据包。
启用 “DoS 防护”(拒绝服务攻击防护),防止黑客通过大量请求瘫痪网络。
关闭 “UPnP”(通用即插即用):该功能可能被滥用导致端口暴露,若不使用智能设备投屏等功能,建议禁用。
控制端口与服务
关闭不必要的端口映射(如 FTP、Telnet),仅保留常用服务(如 80 端口用于网页)。
禁用 Telnet、SSH 等远程管理服务(如需使用,限制仅允许特定 IP 访问)。
四、系统与更新:减少漏洞风险
及时更新固件
路由器厂商会通过固件更新修复漏洞,定期登录管理界面检查 “系统更新”,选择 “自动更新”(若支持)。
注意:仅从路由器官方网站下载固件,避免第三方固件的风险。
关闭不必要的功能
禁用 “访客网络”(若不使用),或为访客网络单独设置低权限(如限制访问局域网设备)。
关闭 “QoS”(服务质量)中不必要的端口开放,避免资源被滥用。
五、进阶配置:针对高风险场景
设置子网隔离
将家庭设备分为不同网段(如电脑、手机、智能摄像头分属不同子网),通过路由器的 “VLAN” 功能隔离,防止某一设备被入侵后波及整个网络。
使用 VPN 或过滤工具
若需远程访问家庭网络,启用路由器自带的 “VPN 服务”(如 OpenVPN),避免直接暴露局域网。
部分路由器支持 “家长控制” 或 “内容过滤”,可限制访问恶意网站,减少钓鱼风险。
总结:关键措施清单
类别 核心操作
登录 修改默认账号密码、关闭远程管理
无线 WPA3 加密、隐藏 SSID、MAC 过滤
网络防护 开启防火墙、关闭 UPnP 和冗余端口
系统维护 定期更新固件、禁用无用功能
通过以上设置,可大幅降低路由器被入侵、蹭网或数据泄露的风险,尤其需注意密码复杂度和固件更新,这是防范多数攻击的基础。